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钙调素及其依赖性激酶对即早基因c-fos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钙调素及其依赖性激酶对脊髓灰质c-fos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原位杂交方法分别观察高钙环境下离体培养脊髓组织在应用钙调素及其依赖性激酶拮抗剂(三氟啦嗪及KN-62)环境下30 min至12 h不同时间点c-fos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 高钙浓度组信号明显较对照组、三氟啦嗪组及KN-62组强.高钙浓度组c-fos mRNA杂交信号在4~6 h时间点达高峰.三氟啦嗪组及KN-62组杂交信号在6 h时间点较对照组增高,但比高钙离子浓度组弱.结论 钙离子介导c-fos表达可能是与钙调素形成复合物激活CAM-PK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需要翻修的常见原因,寻找减少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翻修的有效措施。方法翻修的手术方式有椎间盘髓核摘除、椎管和经根管扩大、硬膜外瘢痕切除、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或者cage植骨融合术)。结果104例患者随访2个月~3年8个月(平均16.5个月),翻修术后原有症状基本缓解、肢体功能恢复良好。结论维持腰椎后部结构的完整性及稳定性是减少术后翻修的有效途径,腰椎间盘突出症翻修只要处理适当,术后仍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碳素纤维cage置入治疗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前路内窥镜卜椎问盘切除及碳素纤维cage置入治疗颈椎病的方法和初步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5例颈椎病患者,应川内窥镜手术系统进行前路颈椎间盘切除减压后碳素纤维cage置入.分析总结术前及术后影像学和临床资料。结果:15例患者均在内窥镜下顺利完成手术,其中单节段12例,双节段3例。术中出血量80~300ml,平均210ml,术后住院时间6~9d,平均7d。随访6~15个月,平均11个月,患者临床症状均有小同程度的改善,X线片碌示颈榉生理曲度恢复、椎间植骨融合,cage无移位等并发症出现。结论:颈前路内窥镜下椎问盘切除、碳素纤维cage置人治疗颈椎病具有创伤小、生理曲度恢复满意、骨融合可靠等优点.是临床可供选择的微创治疗颈椎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新型人工髓核材料果胶/聚乙烯醇复合水凝胶(Pectin/PVA composite hydrogel,CoPP)进行生物组织相容性评价。方法按照国家标准GB/T16886的评价要求,对CoPP人工髓核材料进行致敏试验和遗传毒性试验等毒理学测试。结果注射CoPP材料浸提液豚鼠各观察时点均未见皮肤出现红斑、水肿等皮肤刺激反应,表明CoPP髓核材料浸提液对皮肤无致敏性。CoPP人工髓核材料浸提液各剂量组对TA97、TA98、TA100、TA102的回变菌落数,在加与不加大鼠肝微粒体酶(S9)条件下,均与自发回变数相近,也未呈现剂量反应关系。CoPP髓核材料浸提液各剂量组中微核出现率和染色体畸变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CoPP人工髓核材料无致敏性和遗传毒性,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应用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ADR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病例81例,所有植入的人工椎间盘均为Bryan型颈椎间盘假体。所有病例平均随访2年,采用电话、信件预约、门诊复查相结合的随访方式进行。随访内容: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均进行详细的JOA评分测定,并收集同期的颈椎正侧片。结果患者术前JOA评分平均8.5分,术后15.5分,平均改善88%,患者临床症状均消失,未见假体移位。结论应用Bryan型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良好,远期疗效还有待于临床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果胶/聚乙烯醇复合水凝胶人工髓核植入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并通过与腰椎前路融合比较,探讨其对邻近节段运动范围和椎间盘内压的影响。方法采用6具新鲜人体腰椎标本(L3~L5)在机器人脊柱测试机上进行生物力学测试。观察正常椎间盘、CoPP人工髓核置换和腰椎前路cage植入3种状态下L4/5和L3/4的运动范围以及L3/4椎间盘内压的变化情况。结果在L4/5手术节段,CoPP组与完整椎间盘组的角位移除左侧屈运动方向差异有显著性外(P<0.05),其他方向两者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而cage组与完整椎间盘组或CoPP组之间,在所有的运动方向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相邻上节段L3/4,CoPP组与完整椎间盘组的运动范围除左侧屈运动方向差异有显著性外(P<0.05),其他方向两者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而cage组与完整椎间盘组或CoPP组之间,在所有的运动方向,L3/4运动范围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CoPP组与完整椎间盘组的椎间盘内压在所有的运动方向两者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cage组与完整椎间盘组或CoPP组的椎间盘内压在前屈后伸及左右侧屈运动方向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在轴向旋转方向,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CoPP人工髓核植入能保留手术节段的运动功能,稳定脊柱;相对腰椎融合手术,CoPP对相邻节段运动范围和椎间盘内压无明显影响,从而可降低或避免相邻节段退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背景:迟发性创伤后胸腰椎后凸畸形常引起下腰痛及椎管骨性压迫。为了消除疼痛及改善神经功能,常需手术治疗,其目标是矫正畸形,稳定脊柱。但究竟采取何种手术入路仍存在争论。 目的:观察经椎弓根椎体楔形截骨治疗胸腰椎陈旧性骨折伴后凸畸形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01/2006-12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胸腰椎陈旧性骨折并后凸畸形患者23例,男14例,女9例;年龄18~60岁,平均36岁;术前腰椎功能损伤程度按照JOA评分标准评定为(11.02±1.24)分,胸腰段后凸畸形Cobb角为(37.43±3.76)°。23例患者均采用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椎管减压及重建矢状面矫形方法,比较截骨前后腰椎功能恢复、骨愈合情况及有无并发症发生。 结果与结论:2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8个月,平均12.5个月。术后腰椎功能及后凸畸形均有明显改善,末次随访JOA评分为(14.04±2.12)分,Cobb角为(11.02±3.58)°,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5)。截骨面均于术后6个月骨性愈合,无假关节形成及矫正丢失等并发症。提示经椎弓根椎体楔形截骨可获得满意的后凸畸形矫正和神经减压,可促使腰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脊柱脊索瘤中肿瘤间质比(tumor-stroma ratio,TSR)、免疫评分(immunescore,IS)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探讨TSR及其联合IS在预测患者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7例脊柱脊索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54例,女性23例。由2位病理科医师对病理切片中的TSR进行独立评估,利用X-tile软件获得局部无复发生存期(local relapse-free survival,LRFS)及总体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具有最小对数秩P值的点,利用该点将患者分为高TSR组和低TSR组;应用免疫组化法对77例脊索瘤标本进行CD3+和CD8+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s)子集的检测,再对其进行自动图像分析,得出IS,并将患者分为高IS组和低IS组。采用Kaplan-Meier方法对临床和病理参数(年龄、性别、肿瘤大小、位置、术前复发、周围组织浸润、级别、分期、切除方式、出血和坏死情况、TSR和IS)与患者结局(LRFS、OS)的关系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纳入单因素分析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患者LRFS和OS的独立危险因素;Pearson′s相关性分析两个连续变量之间的关系。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比较TSR联合IS和TSR或IS单独使用时的预测能力。应用Bland-Altman一致性分析评估两位评估者之间TSR测量的一致性。结果:两位评估者在TSR评估方面存在很强的相关性(r=0.924,P0.001);Bland-Altman证实两位评估者之间TSR数据的平均差异较小,有良好的一致性(P=0.292)。单变量分析显示TSR、IS、年龄、周围肌肉浸润、手术切除方式与LRFS存在相关性(P0.05)。TSR、IS、周围肌肉浸润、肿瘤分期、手术切除方式与OS存在相关性(P0.05)。TSR与IS呈正相关(P0.05),高IS预示着良好的临床预后,而低TSR和低IS患者存活率最低。LRFS的多变量Cox分析显示周围肌肉浸润、TSR和IS可独立预测预后(P0.05),OS的多变量Cox分析显示TSR是OS的唯一预测因素(P=0.011)。ROC分析显示TSR在预测LRFS和OS方面的能力与IS相当[LRFS:AUC(TSR)=0.565,AUC(IS)=0.630;OS:AUC(TSR)=0.632,AUC(IS)=0.648];将TSR纳入IS系统中可提高TSR对疾病复发和生存率预测的准确性[LRFS:AUC(TSR+IS)=0.709;OS:AUC(TSR+IS)=0.727]。结论:TSR与患者的生存率相关,且是LRFS和OS的预测因素。在生存分析中纳入TSR可提高其预测预后的能力,将TSR纳入IS系统中可提高IS对疾病复发和生存率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宋西正  王文军  姚女兆  林海英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5):8094-8095,i005
背景:在颈椎骨折的手术过程中由牵引外固定过渡到手术内固定时易造成脊髓再损伤,导致术后患者功能障碍。目的:探讨改良Halo-vest支架对维持颈椎术中稳定性的方法,为预防术中脊髓再损伤积累临床治疗经验。设计:前后对照研究。单位:南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外科。对象:2002-01/2004-06南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颈椎骨折患者28例,男22例,女7例;年龄7~69岁,平均58岁。方法:28例颈椎骨折患者均在不解除改良Halo-vest支架的固定牵引情况下进行手术内固定治疗。按0dom’s标准评估疗效。主要结局观察:①28例患者手术后脊柱稳定性。②下床活动及骨折愈合时间。③0dom’s标准评估结果。结果:①应用改良Halo-vest支架后即可行坐和各种搬动,外固定牵引复位后即开始下床活动。②术中身体翻动不受影响。③无因长期卧床而出现并发症及因外固定支架松动造成脊髓再损伤的病例。④骨折愈合时间平均2.1个月。⑤术后颈椎功能评价优19例,良5例,可3例,差1例。结论:改良Halo-vest支架用于颈椎骨折手术中可以维持颈椎稳定性,确保脊髓安全,并有助于术后颈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构建脊柱专科重症监护病房的必要性,构建和运行模式及发展前景。构建脊柱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是脊柱外科发展专业化的需要。脊柱外科重症监护病房运行模式提高了脊柱外科急危重患者救治成功率,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最大程度地优化了医疗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